當面對金融監理與犯罪打擊壓力日增的現代社會,洗錢防制法修正已成為企業與個人必須正視的重要議題。2024年修法後,不僅新增多項可罰行為,對於申報義務與責任主體也提出更高要求。若您還不清楚新法內容與實務影響,這篇文章將帶您從修法脈絡、刑度變化、主管機關解釋,到高風險行業規範一次說清楚,幫助您合法經營、不觸法不踩雷。
洗錢防制法舊法與新法有何不同?一次釐清歷年修法內容與實務適用差異
洗錢防制法舊法與2024年修正條文最大差異,在於針對可罰性行為的「主觀認定」與「資料申報義務」擴大處理。舊法針對受命機構(如金融業者)主要關注資金來源與報送義務,而新法增訂條文將包括特定服務業、仲介者、會計師、律師在特定情況下的「知情義務」納入處罰範圍。
此外,主管機關對於「客戶審查」與「可疑交易申報」的內控機制要求亦升級,非金融機構若未妥善建立SOP也可能構成違法。
理解修正前後差異,有助於企業重新審視內部制度,避免因法規不熟而觸法,強化風險控管與合規作業。
洗錢防制法判多久?從刑度到量刑基準,深入解析司法實務如何判刑
許多民眾關心一個問題:「洗錢防制法會被關嗎?」答案是肯定的,尤其修法後,法院對洗錢案件量刑趨於嚴格。
根據實務判例,一般情節輕微的「未遂犯」或無前科之個案,刑度可能介於6月~1年6月,緩刑或併科罰金為常見裁量方式;若屬重大犯罪利得之清洗,刑度則可能高達有期徒刑3年以上、併科新台幣100萬元以上罰金。
2024修法後,強調「反覆性」、「知情故意」與「未執行申報義務」皆為加重量刑之因素,亦增列個人或企業「未盡查核程序」的連帶責任條文。
不論是當事人或企業負責人,應理解洗錢防制法刑期架構與量刑原則,避免輕忽可能遭判刑與併科罰金之風險。

洗錢防制法修法重點有哪些?掌握2024年最新修法條文與主管機關發布解釋
此次洗錢防制法修正重點,由金管會與法務部共同公告,核心包括三項:
- 增訂申報義務人範圍:除金融業,新增不動產仲介、會計師、公證人等服務業納入。
- 擴大高風險交易通報義務:交易額度、資金來源、用途異常時應強制報送。
- 加強主管機關調查權:增訂「可擬具報告要求之權限」條文。
此外,洗錢防制法修正公布也強調我國須與國際接軌,符合FATF(金融行動工作組織)評鑑標準,特別是資訊透明化與跨境資金監控能力。
企業應主動檢視內部制度是否符合修法精神,避免成為主管機關裁罰名單的一員。
洗錢防制法第22條立法理由是什麼?從立法本意看新法對申報義務的要求
新版洗錢防制法第22條立法理由主要強調:若受命機構、申報義務人未善盡客戶審查與交易紀錄保存責任,即使非故意參與洗錢,也可能構成違法。
立法者強調「主動通報」與「疑點回報」的重要性,若無盡義務,即視為協助或縱容洗錢行為,並可能被追訴。
過去實務爭議點多集中於「是否知道該行為涉及不法所得」,新法直接將「未查核即服務」視為構成條件之一,並明定行政處罰金額與事後補報無效。
明確理解第22條立法理由,有助申報義務人理解該如何落實風險控管,並強化內部法遵能力。

哪些行為會被新法認定為洗錢?從「可罰性擴大」到高風險行業的自律規範一次整理
2024年修法後,以下五種行為容易觸法:
- 代收帳戶轉移大額資金卻未報備
- 持續將現金換匯無明確來源
- 不動產短期高頻交易且資金流不透明
- 名義公司名下帳戶資金往來頻繁
- 避免審查而採分批交易手法(smurfing)
高風險行業(如珠寶買賣、不動產仲介、國際運輸)應建立自律機制,落實KYC、風險等級分類與疑義交易回報等義務。合規作業不再只是形式流程,而是實質監控與落實風險辨識與通報責任。
面對洗錢防制法修正,不論您是企業負責人、資金調度人員,或是帳戶遭疑似凍結的一般民眾,第一步應該是「釐清自身角色是否落入修法影響範圍」。本篇文章已從洗錢防制法舊法與新制差異、刑度與罰金計算、洗錢防制法第22條立法理由,到高風險交易與通報義務,為您建構一套清晰的法律風險地圖。若您希望進一步了解自身是否有違法風險,或正面臨調查與查帳通知,請及早尋求專業法律支援。
我們擁有 5,600+ 成功經驗,專辦洗錢防制、詐欺、刑事訴訟,提供即時、誠信的法律協助。為了您的清白與資產安全,立即加入 LINE@ 洽詢【承道法律諮詢】,我們用專業守護您的每一步。